正德十年(1515),九川在龙江第一次看到了先生。先生正与甘泉先生谈论格物的学说,而甘泉先生一再坚持朱熹先生的见解。先生说:这是在心外寻求了。甘泉先生则说:如果以格物之理为外,那就把自心看小了。九川心里十分赞同朱熹的说法。先生又谈到了《孟子》尽心一章,九川听了之后,马上对...
九川问:近年我因厌恶泛览博观,每每想要静坐安神,以求屏息各种思虑念头。但是,我非但不能静心,反而更加感觉到思绪纷扰,这是为何呢? 先生说:思虑念头怎么可能停止呢?只能让它归于纯正。 九川问:会有自然没有念头的时候? ...
九川问:专心用功的时候,声、色在眼前出现,如果还像往常那样去看去听,恐怕就不能专一了。 先生说:怎么能不想去听不想去看呢?除非是槁木死灰的人或者耳聋眼盲的人。只是虽然听见或看见了,心却不跟着它分散了也就是了。 九川说:从前有人静坐,他...
九川又问:静坐用功,很能感觉到本心是收敛着的。但遇到事情就会中断,马上就生起一个念头,到具体的事情上去省察。事情完成之后,再去寻找原来的功夫。所以我仍然觉得有心有内外之分,不能融合成一处。 先生说:这是你对格物的学说还不够明白。心怎么会有内外之分呢?就像你现...
九川又问:陆象山先生的学说怎么样? 先生说:在周敦颐先生、程颢先生以后,就是陆象山先生了,只是稍显粗疏。 九川说:我看他探讨学问,篇篇都能指出精髓所在,句句都能针砭膏肓,没有发现他有粗疏的地方。 先生说:&...
正德十五年(1520),九川再次看到了先生,问:最近我的功夫虽然能够掌握一些关键地方,但仍旧很难找到一个稳当快乐的所在。 先生说:你正是要到心上去寻找天理,这便是所谓的理障。这里边有一个诀窍。 九川问:是什么诀窍? ...
在虔州的时候,九川与于中、谦之一同陪伴在先生左右。先生说:人的心里自然各有一个圣人存在,只是因为不够自信,便自己把圣人埋没了。回头看着于中便说:你的心里原本也是圣人。 于中连忙站起来说道:不敢当,不敢当。 先生说:这是你本来就...
先生说:把这些道理都理解透彻了,随便他万语千言,是非真伪,到眼前一看便会明白了。这和佛教所说的心印相似,符合的就正确,不符合的就错误,真是个试金石、指南针。
先生说:如果人熟知这良知的诀窍,无论多少歪思邪念,良知一旦察觉,自然会把它们消融掉。就像是一颗灵丹,能够点铁成金。
欧阳崇一说:先生已经把致良知的宗旨解说得淋漓尽致,看来在这个问题上,无法再进一步阐发。 先生说:怎么说得这么随便?你再用半年的工夫,看看会怎么样?再用一年的工夫,看看又会如何?功夫用的时间越长,就越会感觉不相同。这种感觉难以言表!
先生说:对于致知的学说,九川你体会得怎么样了? 九川说:自己感觉与以往有所不同了。以往时常把握不到恰到好处的地方,而现在就能感觉到恰当的地方了。 先生说:由此可见,体会得来的与听讲听到的就会有所不同。我最初给你讲解的时候,就知道你只是...
九川问:当程颐先生说到体用一源,显微无间的时候,这个弟子就已经说他是泄露天机了。那先生致知的学说,岂不是泄露了太多的天机了吗? 先生说:圣人早就已经把致良知的学说告诉世人了,只是被后人遮蔽了,我只不过是让它重新显现出来罢了,怎么能说是泄露天机呢?良...
先生又说:大凡朋友们相处,应该少一些规劝指摘,多一些奖励鼓舞,这样才对。 后来先生又训诫九川说:与朋友讨论学问,应当委婉谦让,宽厚待人。
九川在虔州病倒了。 先生说:疾病作为一个物,很难去格,你觉得呢? 九川说:这个功夫实在很难。 先生说:常常有快活的心态,那就是功夫。
九川问:我反省了自己的各种思虑,有时会涉及邪念妄想,有时又会想到治理天下的大事。思考到最高状态的时候,会津津有味,到了难以摒弃的地步。这种情况发现得早,克服还比较容易,发觉晚了就会难以克制了。如果一定要刻意去克制,就更会觉得格格不入了。只有稍微把心思转移到其他事情上,才会把它忘掉。这样来理清思虑,也...
有一位下属官员,因为听了先生讲学很长时间,便说:先生的学说非常精彩,只是我要处理的文件、案件特别繁杂,因此不能好好做学问。 先生听了之后说:我何曾教你离开文件案件去空谈学问呢?你既然有公事需要去处理,就在公事上做学问,这才是真正做到了格物。比如,你问讼词的时...
九川快回家了,便写了一首诗向先生告别:良知何事系多闻?妙合当时已种根。好恶从之为圣学,将迎无处是乾元。 先生说:如果你没有来过这里探讨学问,就会不知道好恶从之到底从的是什么了。 在旁坐着的敷英说:是呀。我曾经读了先生的《大学古...
于中、国裳等人一同陪先生吃饭。 先生说:但凡吃饭,只是为了滋养我的身体,吃了需要消化。如果仅仅是把食物都积蓄在肚子里,就成了痞病,这怎么能长身体呢?后世的学者博学多识,把学问都滞留在肚子里,都是患了痞病。
先生说:圣人也是学而知之,普通人也是生而知之。 九川问:怎么解释? 先生答说:良知人人都有。圣人只是保全了良知,让它们不受蒙蔽,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,良知自然不会停止,所以这也是学习。只是生而知之的成分很多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