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00言
首页
搜索
公众号:5000言
手机扫码访问本页
公众号:5000言
登录 注册
传习录
《传习录》由王阳明弟子所记,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,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,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,“传习”一词源出自《论语》中的“传不习乎”一语。
全文
结构
简介
生平
学说
王阳明
又问:“陆子之学何如?”先生曰:“濂溪、明道之后,还是象山,只是粗些。”九川曰:“看他论学,篇篇说出骨髓,句句似针膏肓,却不见他粗。”先生曰:“然,他心上用过功夫,与揣摹依仿、求之文义自不同。但细看有粗处,用功久当见之。”
当前位置:
主页
传习录
陈九川录
【原文】
又问:“陆子之学何如?”
先生曰:“濂溪、明道之后,还是象山,只是粗些。”
九川曰:“看他论学,篇篇说出骨髓,句句似针膏肓,却不见他粗。”
先生曰:“然,他心上用过功夫,与揣摹依仿、求之文义自不同。但细看有粗处,用功久当见之。”
【翻译】
九川又问:“陆象山先生的学说怎么样?”
先生说:“在周敦颐先生、程颢先生以后,就是陆象山先生了,只是稍显粗疏。”
九川说:“我看他探讨学问,篇篇都能指出精髓所在,句句都能针砭膏肓,没有发现他有粗疏的地方。”
先生说:“对的,他在心上用过功夫,自然和那些仅仅在字面上揣测模仿、寻求字面含义的人不相同。但是仔细察看能发现,他的学说有粗糙的地方,用功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发现了。”
上一篇:
又问:“静坐用功,颇觉此心收敛。遇事又断了,旋起个念头,去事上省察。事过又寻旧功,还觉有内外,打不作一片。”先生曰:“此‘格物’之说未透。心何尝有内外?即如惟浚今在此讲论,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?这听讲说时专敬,即是那静坐时心。功夫一贯,何须更起念头?人须在事上磨练,做功夫乃有益。若只好静,遇事便乱,终无长进。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,而实放溺也。”后在洪都,复与于中、国裳论内外之说,渠皆云:“物自有内外,但要内外并着功夫,不可有间耳。”以质先生。曰:“功夫不离本体,本体原无内外。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,先其本体了,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,乃是本体功夫。”是日俱有省。
下一篇:
庚辰往虔州,再见先生,问:“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,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。”先生曰:“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,此正所谓理障。此闲有个诀窍。”曰:“请问如何?”曰:“只是‘致知’。”曰:“如何致?”曰:“尔那一点良知,是尔自家底准则。尔意念着处,他是便知是,非便知非,更瞒他一些不得。尔只不要欺他,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,善便存,恶便去,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!此便是‘格物’的真诀、‘致知’的实功。若不靠着这些真机,如何去‘格物’?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,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,精细看,无些小欠缺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元芳,你怎么看?
共
0
条评论
最新
最早
加载中...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短信登录
密码登录
登录5000言
账号
验证码
获取验证码
登录 / 注册
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,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
登录5000言
账号
密码
验证码
注册
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