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习录

《传习录》由王阳明弟子所记,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,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,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,“传习”一词源出自《论语》中的“传不习乎”一语。
侃问:“专涵养而不务讲求,将认欲作理,则如之何?”先生曰:“人须是知学。讲求亦只是涵养,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。”曰:“何谓知学?”曰:“且道为何而学,学个甚?”曰:“尝闻先生教,学是学存天理。心之本体即是天理,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。”曰:“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,又愁甚理欲不明?”曰:“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。”曰:“总是志未切。志切,目视、耳听皆在此,安有认不真的道理?‘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’,不假外求。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,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!”
【原文】
 
侃问:“专涵养而不务讲求,将认欲作理,则如之何?”
 
先生曰:“人须是知学。讲求亦只是涵养,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。”
 
曰:“何谓知学?”
 
曰:“且道为何而学,学个甚?”
 
曰:“尝闻先生教,学是学存天理。心之本体即是天理,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。”
 
曰:“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,又愁甚理欲不明?”
 
曰:“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。”
 
曰:“总是志未切。志切,目视、耳听皆在此,安有认不真的道理?‘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’①,不假外求。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,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!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:语出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“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善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犹其有四体也”。
 
【翻译】
 
薛侃问:“专注于德行的涵养而不讲求学问上的研究,如果把私欲认作天理,那怎么办呢?”
 
先生说:“人必须先懂得学习。讲习求学也是为了德行的涵养,而不讲习求学只因为存养天性的志向不坚定。”
 
薛侃说:“怎么样算是知道学习?”
 
先生说:“你姑且谈一谈为什么要学习?又该学习些什么?”
 
薛侃说:“曾经听先生教诲,学习就是学习存天理。心的本体就是天理,所以只要自己的内心没有私念,就能体察认识天理。”
 
先生说:“这样的话只要克制自己把私欲去除就够了,还担心什么不明白天理、私欲呢?”
 
薛侃说:“害怕的正是认不清这些私欲。”
 
先生说:“这还是志向不够坚定。如果志向坚定的话,眼睛、耳朵只会集中在这上面,哪会有认不清私欲的道理?‘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’,不需从外面去寻求。讲习求学也只是体察自己的内心所见到的东西,难不成还可以去心外另寻他见?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