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习录

《传习录》由王阳明弟子所记,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,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,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,“传习”一词源出自《论语》中的“传不习乎”一语。
来书云:“‘事上磨炼’,一日之内,不管有事无事,只一意培养本原。若遇事来感,或自己有感,心上既有觉,安可谓无事?但因事凝心一会,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,只如无事处之,尽吾心而已。然仍有处得善与未善,何也?又或事来得多,须要次第与处,每因才力不足,辄为所困,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。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,宁不了事,不可不加培养。如何?”所说功夫,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,然未免有出入在。凡人为学,终身只为这一事,自少至老,自朝至暮,不论有事无事,只是做得这一件,所谓“必有事焉”者也。若说“宁不了事,不可不加培养”,却是尚为两事也。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”,事物之来,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,所谓“忠恕违道不远”矣。凡处得有善有未善,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,皆是牵于毁誉得丧,不能实致其良知耳。若能实致其良知,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,所谓未善者,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,自贼其良知者也。
【原文】
 
来书云:“‘事上磨炼’,一日之内,不管有事无事,只一意培养本原。若遇事来感,或自己有感,心上既有觉,安可谓无事?但因事凝心一会,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,只如无事处之,尽吾心而已。然仍有处得善与未善,何也?又或事来得多,须要次第与处,每因才力不足,辄为所困,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。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①,宁不了事,不可不加培养。如何?”
 
所说功夫,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,然未免有出入在。凡人为学,终身只为这一事,自少至老,自朝至暮,不论有事无事,只是做得这一件,所谓“必有事焉”者也。若说“宁不了事,不可不加培养”,却是尚为两事也。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”,事物之来,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,所谓“忠恕违道不远”②矣。凡处得有善有未善,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,皆是牵于毁誉得丧,不能实致其良知耳。若能实致其良知,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,所谓未善者,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,自贼其良知者也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退省:意为退下来反省。语出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与回言终日,不违如愚,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发。回也不愚。”
 
②忠恕违道不远:语出《中庸》:“忠恕违道不远,施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。”
 
【翻译】
 
信中写道:“先生所说‘事上磨炼’,一天之内,不管有事没事,只一心培养心体的本原。如果遇到事情有了感触,或自己有了感解,心中已经感觉到了,怎么能认为是无事呢?但是大致上觉得事理应当是因为此事聚精会神地思考一会儿。而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处理,则是尽我们的本心罢了。但是仍然会有事情处理得好或不好的区别,为什么呢?又或者事情发生得很多,需要分出先后顺序来依次处理,但是因为我才智不足,总会为事情所困扰,即使是极力坚持,精神也会觉得疲惫不堪。遇到这种情况,未免需要退下来自己反省,宁肯不完成事情,也不能不存养本心。这样做对吗?”
 
所说的功夫,按照你的天分,也就只能是这样,但是仍旧还有些出入。一般人做学问,终身只为了这一件事,从少到老,从早到晚,不管有事没事,只要能够做到这一件事就行了,所谓“必有事焉”。如果说“宁肯不做事,也不能不培养本体”,就是还把做事与培养本体当作两件事看待了。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”,事情发生的时候,只需尽我们本心的良知去应付,所谓“忠恕违道不远”。处理事情有好有不好的区别,以及有困扰和混乱的担心,都是由于在意毁誉得失,不能真正地做到致良知罢了。如果能真切地致良知,然后就会明白平日所说的好未必就是真的好的,所谓不好的,恐怕正是为毁誉得失所牵累,而自己损害了自己良知罢了!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